jdl008

甘南特产有哪些(甘南特产有哪些可以带)

jdl008 各地特产 2023-11-21 14浏览 0

  点上方蓝字“小岷”,关注岷县最实用的微信

  精品丝路绚丽甘肃

  做为华夏文明发祥地的甘肃,地处黄河流域,很早就与游牧民族区别开来,耕田种地,自然在饮食文化上也发展较早。那么,甘肃在饮食方面有哪些悠久的名吃呢?今天就让小编来带大家在陇原大地上找寻一番。

  甜 醅

  甜醅是甘肃各地人都爱吃的一种小吃,大多用玉麦发酵而成。也有的地方用其他材料做成,但原理相同。诗圣杜甫《客至》诗中说“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旧醅,便是酒醅,和甜醅属于同类东西,可见甘肃人的爱物甜醅在唐朝时已经广为食用了。

  锅 盔

  锅盔是甘肃很多地方都有的一种"馍馍"类面食,几乎无人不知。锅盔的制作据说可以追溯到周朝时期,相传周文王伐纣时锅盔就被用做兵士的军粮。锅盔到了秦代更是被发扬光大、普及推广。秦人制作的锅盔,个儿大、饼厚、瓷实。据说锅盔最初不叫锅盔,因其外形酷似树墩的横截面,因而被叫做墩饼。秦军能力克群雄统一六国,除了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原因外,“锅盔”作为战士的主要干粮,也有着突出贡献。

  臊子面

  臊子面是西北地区汉族传统面食,在甘肃陇东、陇中一代广泛流行。臊子面历史悠久,传播范围也非常广。在《水浒传》第三回:“奉着经略相公钧旨,要十斤精肉,切做臊子。”这里的臊子就是肉丁的意思。

  臊子面的历史有不同的说法,最早的一种说法是其源自周朝,周朝就周朝吧,也没有历史依据,我们只要知道历史很悠久就是了。

  酿 皮

  酿皮,甘肃最接地气的小吃之一,而做为同质不同名的凉皮则遍及全国。

  话说在唐朝开元年间,有一户柳姓人家在甘肃天水守护唐玄宗的祖坟,后来大雨冲毁了他的房屋和食物,在饥饿中打捞被雨水浸泡的面粉时无意中发明了酿皮。后几经波折进献给了玄宗和杨贵妃,之后名声大噪一直流传至今。

  腊 肉

  腊肉又是一种很多人喜欢的甘肃美味,历史已经非常悠久了,在上千年的发展中不断得推陈出新,现在名声最响亮的陇西腊肉就是其中的佼佼者。苏轼有诗云“陇馔有熊腊,秦烹唯羊羹”,看来在吃惯了川菜的东坡先生眼中,甘肃的腊肉也是顶呱呱的!。

  浆水面

  浆水面是甘肃地区流行最广的民间面食之一,清热解暑,颜色通透、味道较为酸爽。

   浆水面的起源有不同说法,一说起源于秦朝,另一种说法是浆水面的名字由汉高祖刘邦与臣相萧何在吃面时所起,还有一种说法是诸葛亮六出祁山在天水一带喝到了浆水,然后就广为传播。无论哪一种都能证明其历史之久远!

  手抓羊肉

甘南特产有哪些(甘南特产有哪些可以带)

  手抓羊肉在甘肃非常有名,在临夏唐汪川有一种传统饮食“平伙手抓羊肉”,是中亚、西亚的“撒尔塔”色目人东逐时传人我国并发展起来的一种独特民族饮食。其他街头常见的各种手抓这里略过不提,因为历史并不遥远。

  羊肉泡馍

  据称羊肉泡馍在过去是进贡皇上的饮食而发明的,古时称“羊羹”,宋代诗人就有诗:“陇馔有熊腊,秦烹唯羊羹”。而羊羹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11世纪,那时也被列为国王、诸侯的礼馔。羊肉泡馍甘肃和陕西的做法还略有不同,把馍馍弄成小碎块泡在汤里端上来的一般都是陕西泡馍,而馍馍需要顾客自己泡肯定是甘肃泡馍。

  岷 州 味 道

  点 心

  当下的岷县点心是岷县的名片之一,已成为产业,其生产规模,销售数量市场占领已相当可观。先说怎么来的,岷县当地的地理,生活习惯,口味传统告诉我们,岷县点心不是发源于岷县,是从南方传来的。传来的途径坊间及学界有很多说法和版本,我所知道的是岷县点心传到岷县,得益于官员流动,异地任职的吏制,在清末民初有江南人在岷县任职,是这些南方的官员家属们在和当地人的交往中让岷县人尝到了南方的美味,学到了制做手艺。

  岷县点心的用料:岷县点心用两部分组成:皮和馅。 岷县点心还有两个副产品,一般在过去的作坊全都和点心一并销售。一是绿豆糕、二是提糖。绿豆糕形味和现在市场上卖的差不多,只是岷县的绿豆糕加入了植物调色,使其色泽更显绿。提糖实际是点心的变形,即将包好的点心放入木刻的模型中制成花纹,外皮的面以做适当的调整,不用擀出千层。

  面片儿

  岷县面片的特色在于,将事先炒好的肉丁与油泼辣子完美结合。再辅以小青菜可谓更加完美。大肉面片、羊肉面片、牛肉面片真可谓是各具风味,如果再在其中加入纯麦麸酿造的食醋,食用起来味道更佳。

  酿( ràng)皮

  

  酿皮是在麦面中掺和一定数量的蓬灰和敷料,用温水调成硬面团,再几经揉搓,等面团精细光滑后,再放入凉水中连续搓洗,洗出淀粉,面团成为蜂窝状物时,放进蒸笼蒸熟,这叫“面筋”,再将沉淀了淀粉糊舀在蒸盘中蒸熟,这便叫“蒸酿皮”。蒸熟了酿皮,从盘中剥离,切成长条,配上面筋,浇上醋、辣油、芥茉、韭菜、蒜泥等佐料,吃起来辛辣、凉爽、口感柔韧细腻,回味悠长。

  别觉得酿皮子不起眼,绵软润滑、酸辣可口、爽口开胃,是兰州特色风味小吃中最受欢迎的品种之一,男女老少都爱吃,对喜欢喝酒的人来说,是一道必不可少的美食,尤其是受到女人们的青睐,一年四季生意红火,夏天更是旺季,酿皮子不但是一张桌子,几条板凳的街头小吃,而且也是登得上大雅之堂的各种大饭店、饭庄、酒楼宴席常设的凉盘品种。外地来兰州的人们,若要乘飞机返回,定要带上几份回去再拌作料的酿皮子,让亲朋好友或家人品尝一下。进入夏暑期,品尝一盘黄亮柔韧、细腻爽滑、清凉舒心的酿皮,一定会感到胃口大开,回味无穷。如此能上能下,皆因其独特的风味!

  姜粉鱼儿油丝儿

  岷县盛产蚕豆,而蚕豆制成的淀粉又是粉鱼的基本原料,很多地方都以玉米面、豆面、荞面等制作面鱼,而岷县以蚕豆淀粉制做粉鱼。特别之处在于这粉鱼不是凉拌着吃,而是将它放在铁锅里煮开,带着水一起盛到碗里再调上特制的专用调料(葱末、姜粉、胡椒粉、醋、油波辣子)、泡上油散子(麻花),在冬天的早上喝一碗这样的酸辣粉鱼,你可以想象到会有多么舒坦。反正我是隔三岔五就要吃上一顿。

  洋芋蒸菜

  蒸菜,在岷县农家在平常不过了。但这种味道也必须是岷县人不可忘却的。随着这种味道的消失,岷县人便将蒸菜也纳入岷县这座城市,小岷也曾在城里吃过,一份好像是五元。但小岷还是喜欢自己做的味道哦!

  麦索儿

  在夏天杏子成熟的季节,青稞也到了八成黄,这时以青稞为原料的一种应时美味就在岷县上市了。当地人叫它为麦索儿,品味过的人定会念念不忘。因为其它地方没有所以独具特色,因为原料环保无污染又是高原杂粮,所以营养保健,因全传统手工制作所以原汁原味,因用的是未完全成熟的八成青棵所以清香纯正。

  选入八成熟的长势良好,子粒饱满,麦芒坚挺的青棵从穗下五寸处割下,整齐扎把,带回家后将这些扎把的麦穗麦芒朝下倒立在铁锅里添上适量(全凭经验掌握)水,封严锅盖大火蒸煮,待水干粒熟麦香飘溢时停火再焖几分钟,出锅晾温后放在案板上双手揉搓,青绿的青棵粒便蹦蹦跳跳出来了,筛去麦衣后用推豆腐的石磨,磨出2-3寸长的条索,这就是麦酥,当天做成当天上市。买回家的麦酥儿配韭苔、蒜泥放点盐,少许花椒面炒一下就可以吃了,也有人将麦索儿晾干存到年关再泡发烹制的。

  老汤卤肉

  卤肉还是岷县早晨一道美味早餐,早晨不论是劳作的人,还是闲暇的老爷爷,饼子加肉加上一碗老汤,便成为一个早上的美味。当然下午也有卤肉,下午的卤肉会在一个特定的时间开锅,开锅便是开卖。卤肉切片加上葱片味道最佳。

  瞎瞎(haha)肉

  瞎瞎学名草原鼢鼠(Myospalat aspalax Pallas),又名瞎目鼠子、达乌里鼢鼠、外贝加尔鼢鼠、地羊,塞隆等。是现今代替虎骨制药的世界珍奇食革动物,头大而扁,视觉极不发达,背毛银灰色而略带淡赭色。体型粗壮,体长15~27厘米;吻钝,门齿粗大;四肢短粗有力,前足爪特别发达,大于相应的指长,尤以第三趾最长,是挖掘洞道的有力工具;眼小,几乎隐于毛内,视觉差,故有瞎老鼠之称;耳壳仅是围绕耳孔的很小皮褶;尾短,略长于后足,被稀疏毛或裸露;毛色因地区而异,从灰色、灰褐色到红色。共1属6种,分布于中国中部和北部,以及西伯利亚和蒙古国。

  其肉细腻而清香,瞎瞎骨、肉均可食用,尤以其骨民间视为"虎骨",有明目提神、驱风散寒的功能。每逢春季,乡民在山坡荒地用弓弩捕捉,以生、熟两种上市。生的烹调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涂上清油,加花椒、盐沫用木炭火烤黄,食时骨脆肉香;二是清蒸,用笼隔水蒸之,蒸熟,蘸以花椒、酱油、辣子,清爽可口,老少皆宜,赞口不绝。

  瞎瞎来由:瞎瞎,由于其眼睛在有光线的情况下几乎不起作用,所以(甘肃岷县、漳县、临洮等地)叫它瞎瞎(haha)。用途:一是药用,其骨可代替虎骨入药,亦可全体入药,尤其肝、胆入药价值更高;

  二是毛皮用,地羊皮是珍贵的动物毛皮具有脱水性强的特点,可与水獭皮媲美;

  三是肉用,地羊肉味道鲜美,是最佳的野味之一,在甘肃岷县,瞎瞎肉的饮食很有特色,以清蒸、爆炒为主。

  鸡汤冻冻儿

  岷县的烧鸡做法传统、精细、口味偏麻,在周边也算小有名气。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烧鸡的副产品——岷县人叫冻冻儿。每个烧鸡摊上都有。用新鲜的小白菜、菠菜(过去没有大棚蔬菜时冬季用的是冻菠菜)等绿叶菜煮出绿色水做成绿色凉粉,配上热鸡汤、卤鸡蛋、调点油、花椒面。非常便宜实惠,和着烧鸡吃则更显风味。若是晚饭时多喝了几杯胃上不舒服的话,到夜市去喝一碗冻冻儿既养胃又舒畅。

  牛肉骨头

  

  岷县地处青藏高原边缘,草场资源丰富,又和甘南州相邻,境内不少地方都曾是羌藏游牧民族生活过的地方。所以养牛羊、贩牛羊、也是岷县的主要产业,牛羊肉在岷县人的生活中也占有重要的位置,特别是全县有1万多回、东乡、撒拉等穆斯林群众,他们善于养牛贩羊,也精于牛羊肉食品的制作和享用。在多年的积累中保留了不少牛羊肉食品的特色品种,牛肉骨头和大米糊糊很有特色,在全国各地均未见到如此独特的做法和吃法。

  膘肥体状肉质鲜美的牦牛是岷县及甘南的特产。每天都有大量的牛肉被本地和周边消费、牛骨、牛头、牛蹄就被做成了美味,只有到岷县才有口福品味。

  内蒙多地都能吃到牛骨头,他们是放上调料卤制的。岷县的牛骨却只煮不卤。光看这个锅,岷县清水乡有铜铝铸造的传统技艺,他们的产品在西藏、青海藏区及周边享有很高的声誉。这煮牛骨的大带锅就出自清水,这锅下两头全牛骨头,200公斤水也只是半锅。再看做法,牛骨的每一块骨头都有专用的名称,可不是解剖学上的名称,这些名称形象风趣,卖买双方交流砍价时运用自如,什么窝儿骨、板筋、腰节、子弹带、担水钩达儿、背脊、翅膀(牛领的部分)。以严格的刀法把全牛架准确分解,以流水洗净,于头天下午下锅,开锅后撇去浮沫,盖严木制锅盖,先大火后小火煮六个小时左右(根据牛的年龄酌定)。到次日早四五点开锅,肉已烂熟,基本脱骨,不放调料。这吃法就更特别,当多数人还在做美梦的凌晨四五点钟,卖家开门、开锅、食者自来,进门先端一碗原汁牛肉汤,(这汤清白,略带浅黄,香味扑鼻,富含钙质,营养丰富,大补虚弱之体。肥瘦则各取喜好,长喝者不放任何调味料,这样品出的是清香,也可放些椒盐茴香面等喝出不同口味,喝汤的同时站在大锅旁(这锅灶就在铺面门口一侧)说出你喜欢的骨头名称,主家会准确地一钩提出,放在碗里热气腾腾,撒上些盐面就可下口。牛身上不同部位有不同的组织,自然就会吃出不同的口味,你要有需要这汤子你可喝它个三大碗,年老体弱,大病初癒,伤筋动骨这些人坚持喝上一段时间,胜过补药。

  洋芋丸子

  洋芋又称马铃薯,说起洋芋丸子更是岷县人的最爱,洋芋洗干净,削皮后用叉子磨细后,用纱网或布袋装入磨好的洋芋渣,把水挤干,加入葱片搓成圆团放入锅内蒸熟后,或压在烙馍馍锅内,压成饼状烙熟后,用烧开的清油炒透,一道是属于岷县的农家美味出锅了,香而可口,油而不腻。

  黄酒泡馍

  

  岷县高海拔低气温的自然条件适合青稞生长,当地人种植青稞加工制作各种青稞食品经验丰富,别具特色。用青稞酿酒很多地方都有,却都是白酒,只有岷县人用青稞作原料,用传统工艺酿成黄酒,色泽黄亮,青香浓郁,口味甜中带酸,非常适口,具有酒精度低(2—3度)营养丰富、暖胃开胃、增强食欲、帮助消化的保健功效。不但可佐餐下饭,亦可用于各种菜肴制作中的料酒,特别是用岷县黄酒做成的黄焖羊羔,红烧肉,烧排骨更是香气四益,色泽黄亮,营养大增。

  糊糊儿

  岷县的早上,牛肉开锅后盛出部分原汁汤,熬成大米粥,加些碎肉、姜粉、胡椒调味就成糊糊,配上香菜喝上半碗那才叫美。糊糊儿便是岷县劳作人不可缺少的美味!

  凉粉儿

  凉粉儿盛行在岷县的一个节日,五月端午或五月十五期间。在岷县过会串亲戚东家便会用凉粉儿待客,串罢亲戚也会带上回头货-凉粉儿。

  凉粉儿的主要做法以小豆粉为主,取适量小豆粉加冷水搅匀后倒入锅中加火,边加火边搅,直到筷子搅试着带有糊状有粘性后(),倒入碗或小盆中,冷却后切成长片状,加上蒜苗,醋,酱油,盐 ,等家用调料即可。

  芋 泥

  芋泥又称为土豆泥,岷县人则称为洋芋群群儿(谐音:洋芋qun qun儿),芋泥在岷县农家常见,但在岷县的小吃桌上未曾见过。但聪明的中国人早已把芋泥送上中国的餐桌,曾在《舌尖上的中国中》芋泥备受青睐。外国人也赞不绝口。

  岷县人的对于芋泥的做法也有几种,最常见的一种做法是,将洋芋洗干净,切成条状或方块状,放入烧开清油的锅中,炒2~3分钟放入盐,花椒,等家用调料(口味重的人还能在未倒入洋芋的时候,在烧开油 的时候加入辣椒面),炒到调料入味后锅中倒入冷水,水必须超过洋芋的二分之一,倒入冷水后放入洋芋的二分之一面粉,然后将面粉刨平,然后盖上锅盖周围捂严实,文火等25~30分钟即可开锅。开锅后重要的步骤就是用勺开始捣烂洋芋,捣至面粉和洋芋充分和在一起的时候,出现柔有劲道的时候便可以享受美味。还嫌味不地道,那你可以加入清油泼扥辣椒,或放上蒜片,加上酱油,那味更加充足!

  味道

甘南特产有哪些(甘南特产有哪些可以带)

  甘肃-岷县

  错过的风景错过的路,千万不能错过甘肃的美食!

  忘记的风景忘记的路,千万不能忘掉岷州的味道!

  点击下图查看往日精彩

  

  岷县第一大美女,岷县人看完惊呆了!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B5编程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继续浏览有关 甘南特产有哪些 的文章
发表评论